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嘉峪关市原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56:28  浏览:93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嘉峪关市原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嘉峪关市原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为了切实解决好原市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嘉峪关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省上关于妥善解决困难企业弱势群体医疗保险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救助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原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出售、关闭、破产终止前的退休人员。
二、原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出售前的退休人员,按省、市政府规定提留的医疗费,由其单位或主管部门按人均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以现金形式缴纳。
三、原市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终止前的退休人员,由其委托管理部门,按人均6000元的标准以现金形式一次性缴纳,所需费用从按规定提留的医疗费中列支。关闭、破产时未按省、市政府规定提留医疗费的,由其委托管理部门按人均6000元标准以现金形式一次性缴纳。
今后关闭、破产的企业退休人员,由其关闭、破产清算组按重新核定的标准以现金形式一次性缴纳。
四、医疗保险机构对改制、出售、关闭、破产的原国有市属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其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单独列帐,专项存储,专项用于保障其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财政安排50万元医疗救助风险储备金列入专户,统一管理。
五、原市属国有企业在改制、出售、关闭、破产终止前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的退休人员,一次性缴费满六个月后实行医疗救助保险,其待遇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用于门诊医疗消费的个人帐户,按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比例标准记入。个人帐户资金节余归己,超支不补。
(二)住院医疗费在30000元以内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费用实行分段报销。超过30000元以上部分医疗救助保险不予报销,由其个人通过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1、住院费在5000元以内的,按50%的比例给予报销;
2、住院费在5001元至10000元之间的,按60%的比例给予报销;
3、住院费在10001元至20000元之间的,按70%的比例给予报销;
4、住院费在20001元至30000元之间的,按80%的比例给予报销。
六、原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出售后已确立劳动关系的在职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待遇按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的待遇标准执行。
七、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嘉峪关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配套办法执行。
八、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国家、省上若有新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九、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00四年六月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3年6月16日,劳动人事部

我部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等三项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3〕144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和名称为:GB 3609·1--83《焊接护目镜 面罩》,GB 3609·2--83《焊接护目镜非光学试验方法》,GB3609·3--83《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三项标准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为了贯彻执行这三项国家标准,特作如下通知:
一、由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根据本标准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请北京中心站召开生产单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并制定监督检验实施细则。
二、生产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组织生产,并向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书》和领取《产品检验证》。
三、商业经销单位收购、销售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产品检验证》。
四、1984年1月1日以后,只允许各使用单位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并建立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
五、各级劳动部门、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上述标准。

附一:焊接护目镜 面罩
WELDING GOGGLES AND FACE COV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609·1--83 (国家标准局 1983年6月16日发布 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我国各种焊接工防御有害辐射线的危害所使用的护目镜和面罩。
本标准包括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名词术语、种类,滤光片的遮光号、辐射光透过率和质量要求,以及手工电弧焊推荐使用条件。
1 名词术语
1.1 护目镜 保护眼睛的各种装置。
1.2 面罩 保护面部的防护罩。
1.3 滤光片 减弱入射光强的镜片。
1.4 保护片 保护滤光片的无色玻璃片或塑料片。
1.5 透过率 透过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1.6 遮光编号 根据可见光的透过率,由浅到深地进行编号。
1.7 屈光度 光学系统焦距的倒数,以 --1m 表示。
1.8 棱镜度 物像的偏视差到物像间的距离之比,100倍时称为一个棱镜度。
2 分 类
2.1 护目镜
a.普通眼镜
b.前挂镜
c.防侧光镜
2.2 面罩型
a.手持面罩
b.头带式面罩
c.安全帽面罩
d.安全帽前挂眼镜面罩
3 质量要求
3.1 滤光片必须满足的要求
3.1.1 外观质量
要求外观平滑、着色均匀,没有明显划痕条纹、气泡、异物或者有损光学性能的其它缺陷。距离镜片边缘5mm到中心部位应没有上述缺陷。把要测的镜片置于黑色背景,用60W白炽灯,目视方法进行测试。
3.1.2 耐热性能
滤光片放在67±2℃水中恒温3分钟后立即放入4±1℃的水中,无异常现象出现。
3.1.3 强度性能
用16克重的钢球,从高度为0.6m处自由下落到镜片中心,连续冲击三次,镜片没有破损为合格,如果镜片为三层,此钢球从高度1.2m处自由下落连续冲击三次没有破损为合格。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
3.1.4 光学性能
3.1.4.1 平行度
根据GB 3609·3--83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要在1/6棱镜度以下。
3.1.4.2 屈光度
任何两条经线之间折射能力之差必须在0.125D以下(即屈光度误差±0.125D),根据GB3609·3--832、4的方法进行测试。
3.1.4.3 颜色
根据GB3609·3--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3.1.4.4 滤光片的遮光号
按下列公式划分遮光号
7 1
S=1+------log------…… (1)
3 τ
式中:S——遮光号
τ——可见光透过率
共19个遮光号。可按GB 3609·3--83进行测试。
3.1.4.5 透过率
透过率值根据GB 3609·3--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一定要符合表1要求。
3.1.4.6 耐紫外线性
滤光片置于距离450W高压氙灯200cm处,照射50小时后,马上进行透过率和强度测试,无任何变化。
3.2 保护片质量
3.2.1 透过率
表1 焊接滤光片透过率性能要求
------------------------------------------------------------------------------
| 紫外线透过率(%) | 可见光透过率(%)
|----------------------------------------|--------------------
遮光号 | | |
| 313nm | 365nm | 最 大
| | |
--------------|------------------|--------------------|--------------------
1.2 |0.0003 |50 |100
--------------|------------------|--------------------|--------------------
1.4 |0.0003 |35 | 74.5
--------------|------------------|--------------------|--------------------
1.7 |0.0003 |22 | 58.1
--------------|------------------|--------------------|--------------------
2 |0.0003 |14 | 43.2
--------------|------------------|--------------------|--------------------
2.5 |0.0003 | 6.40 | 29.1
--------------|------------------|--------------------|--------------------
3 |0.0003 | 2.80 | 17.8
--------------|------------------|--------------------|--------------------
4 |0.0003 | 0.95 | 8.5
--------------|------------------|--------------------|--------------------
5 |0.0003 | 0.30 | 3.2
--------------|------------------|--------------------|--------------------
6 |0.0003 | 0.10 | 1.2
--------------|------------------|--------------------|--------------------
7 |0.0003 | 0.037 | 0.44
--------------|------------------|--------------------|--------------------
8 |0.0003 | 0.013 | 0.16
--------------|------------------|--------------------|--------------------
9 |0.0003 | 0.0045 | 0.016
--------------|------------------|--------------------|--------------------
10 |0.0003 | 0.0016 | 0.023
--------------|------------------|--------------------|--------------------
11 |0.0006 | 0.0006 | 0.0085
--------------|------------------|--------------------|--------------------
12 |0.0002 | 0.0002 | 0.0032
--------------|------------------|--------------------|--------------------
13 |0.000076 | 0.000076 | 0.0012
--------------|------------------|--------------------|--------------------
14 |0.000027 | 0.000027 | 0.00044
--------------|------------------|--------------------|--------------------
15 |0.0000094| 0.0000094| 0.00016
--------------|------------------|--------------------|--------------------
16 |0.0000034| 0.0000034| 0.000061
------------------------------------------------------------------------------
--------------------------------------------------------------------
| 红外线透过率%
--------------------|----------------------------------------------
| | 近红外 | 中近红外
| 最 小 | |
| |780~1300nm|1300~2000nm
|------------------|--------------------|------------------------
|74.4 | 37 | 37
|------------------|--------------------|------------------------
|58.1 | 33 | 33
|------------------|--------------------|------------------------
|43.2 | 26 | 26
|------------------|--------------------|------------------------
|29.1 | 21 | 13
|------------------|--------------------|------------------------
|17.8 | 15 | 9.6
|------------------|--------------------|------------------------
| 8.5 | 12 | 8.5
|------------------|--------------------|------------------------
| 3.2 | 6.4 | 5.4
|------------------|--------------------|------------------------
| 1.2 | 3.2 | 3.2
|------------------|--------------------|------------------------
| 0.44 | 1.7 | 1.9
|------------------|--------------------|------------------------
| 0.16 | 0.81 | 1.2
|------------------|--------------------|------------------------
| 0.061 | 0.43 | 0.68
|------------------|--------------------|------------------------
| 0.023 | 0.20 | 0.39
|------------------|--------------------|------------------------
| 0.0085 | 0.10 | 0.25
|------------------|--------------------|------------------------
| 0.0032 | 0.05 | 0.15
|------------------|--------------------|------------------------
| 0.0012 | 0.027 | 0.097
|------------------|--------------------|------------------------
| 0.00044 | 0.014 | 0.06
|------------------|--------------------|------------------------
| 0.00016 | 0.007 | 0.04
|------------------|--------------------|------------------------
| 0.000061| 0.003 | 0.02
|------------------|--------------------|------------------------
| 0.000029| 0.003 | 0.02
--------------------------------------------------------------------
注:(1)210nm和313nm之间,透过率不应超过313nm所允许的数值。
(2)在313nm和365nm之间透过率不应超过365nm所允许的数值。
(3)在365和400nm之间,平均透过率不应超过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所允许的数值。
可见光透过率要求不低于89%,用一般分光光度计测量。
3.2.2 平行度
要求与滤光片相同。
3.2.3 外观质量
要求与滤光片相同。
3.3 镜架
3.3.1 耐热性
把镜架放入恒温箱中加热到60±2℃恒温半个小时。室温冷却没有变形。
3.3.2 防腐蚀性
测镜架的金属部分。将无附着物,无油垢的金属部件泡到煮沸的10%食盐溶液中15分钟取出,不要擦去表面液体,使其在室温下干燥24小时后,用温水洗干净,要求表面无腐蚀。
3.3.3 耐燃性
燃烧速度不得大于1mm/s,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
3.4 面罩
3.4.1 耐燃性
面罩必须具有耐燃性能,根据GB 3609·2--83进行测试,燃烧速度不得大于76mm/s。
3.4.2 耐腐蚀性
与本标准3.3.2要求相同。
3.4.3 材料要求
必须用不导电的材料制作。
4 规格及结构
4.1 规格
4.1.1 滤光片
长宽为50×108nm误差为±0.8mm。厚度从2~3.8mm。
4.1.2 保护片
长宽要求同4.1.1滤光片,厚度不小于2mm。
4.1.3 镜架
圆镜框直径不小于50mm。
4.1.4 面罩
4.1.4.1 尺寸
焊接面罩尺寸一定要符合表2要求。
表2 焊接面罩尺寸 单位:mm
--------------------------------------------------------------------------
形 式 | 长 度 | 幅 宽 | 深 度 | 观察窗 |
------------------|------------|------------|------------|----------|
头带式 | 350以上| 210以上| 140以上|40×90|
------------------|------------|------------|------------|----------|
手持式 | 320以上| 210以上| 120以上|40×90|
--------------------------------------------------------------------------
------------------
滤光镜到眼距
------------------
38
------------------

------------------
4.1.4.2 重量及厚度
重量除去滤光片及保护片,头带式面罩一定在560g以下,手持式一定在500g以下。
面罩材质厚度为1.5±0.2mm。
4.2 一般要求
4.2.1 眼镜结构
护目镜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不能因镜框受热使镜片造成脱落。
b.接触面部的部分不能有棱角。
c.接触皮肤的部分,不能用有害的材料制作。
4.2.2 面罩
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观察窗滤光片、保护片的尺寸要吻合,要有很好的固定装置,不能从缝隙中漏入辐射光。
b.铆钉及其它部件要牢固,没有松动和脱落现象,金属部件不能与人体面部接触。
c.前挂眼镜上下掀动要方便。
5 使用条件
5.1 滤光片的使用
手工电弧焊使用的滤光片,可按表3选择。
表3 手工电弧焊滤光片使用选择表
------------------------------------------------------------------------------
遮光号 | 电 弧 焊 接 与 切 割 作 业
--------------|--------------------------------------------------------------
1.2 |
--------------|
1.4 |
--------------| 防侧光与杂散光
1.7 |
--------------|
2 |
--------------|--------------------------------------------------------------
3 |
--------------| 辅助工
4 |
--------------|--------------------------------------------------------------
5 |
--------------| 30A以下的电弧作业
6 |
--------------|--------------------------------------------------------------
7 |
--------------| 30A~75A的电弧作业
8 |
--------------|--------------------------------------------------------------
9 |
--------------|
10 | 75A~200A的电弧作业
--------------|
11 |
--------------|--------------------------------------------------------------
12 |
--------------| 200A~400A的电弧作业
13 |
--------------|--------------------------------------------------------------
14 | 400A以下的电弧作业
------------------------------------------------------------------------------
使用遮光号较大的滤光片作业时,可用二片遮光号较小的滤光片组合使用,效果相同。
当把一片滤光片换成两片时,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n1+n2)--1………… (2)
式中: N——一片滤光片的遮光号
n1、n2——两片滤光片时各自的遮光号
例如: N=10=(8+3)--1
=(7+4)--1
=(6+5)--1
5.2 保护片的使用
焊接作业累计每八个小时最少更换一次新的保护片,以保护操作者的视力。
6 护目镜和面罩的验收规则
生产护目镜和面罩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着本标准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向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产品出厂前应进行自检,并抽取一定比例的产品送交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证。
7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7.1 包装
为了防止因运输或贮存所造成的损坏,每件产品必须用纸袋或塑料袋分别包装。
7.2 标志
每件产品都必须附有《产品检验证》和使用说明书,并说明制造厂或简称制造日期,滤光片还应该注明遮光号。
7.3 贮存和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禁止与酸、碱接触,应保持清洁,不受压、受热受潮和阳光照射等。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附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非光学试验方法
METHODS OF NON--OPTIEAL TEST FOR WELDING GOGGLESAND FACE COV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609·2--83(国家标准局1983年6月16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标准GB3609·1—83焊接防护镜和面罩的非光学测试,其具体要求在GB3609·1—83中已给出。
1 耐热性能测试
将被测滤光片放入67±2℃的温水加热3分钟,立即放入4℃以下的水中,看其变化,不允许发现异常现象。
2 耐燃性能测试
将被测面罩最薄部位剪下13×127
2
(mm )共三片;使之固定,用酒精灯点燃另一
端。计算其燃烧速度的平均值,燃烧速度应小
于76毫米/分钟。
3 耐腐性测试
金属部件在沸腾的10%食盐水中浸泡15分钟后,立刻取出,保留上面剩余的液体,在室温下干燥24小时,最后用水冲净揩干,观察表面,无变化为合格。
4 滤光片强度试验
4.1 测试设备如图所示:
抗冲击试验装置示意图
设备的主要部件,均由不锈钢制成。
基本结构以标高柱为界,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标高柱,与标高柱连接的部分是定位尺,可随时调节自由上下滑动,所需高度用固定螺栓把位置固定,标尺的另一端是钢球投放孔,孔的中心要对准测试样品的中心。下半部为固定样品的支架装置,钢座中间为中空尺寸略小于镜片尺寸,可分别备有长方形和圆形的两种样品槽。测试长方形镜片钢座的上面(中间)铣出一个长108mm、宽50mm、深6mm的样品槽;测试圆形镜片钢座上面(中间)铣出一个直径为54mm、深6mm的样品槽,放测试样品。样品的上、下面各放有厚度3mm、硬度为40±2布氏的橡胶垫圈,最上面再由固定压板和固定螺栓将测试样品固定于槽内。
4.2 试验方法简要说明
16克的钢球,从高度为0.6m处,不给予任何动能,使之自由垂直下落到滤光片或保护片上,看是否有破损,如果是一片保护片、两片滤光片,或是两片保护片、一片滤光片合在一起的情况,用同样设备相同重量的钢球从1.2m处自由下落到镜片上,连续冲击三次无坏损为合格。
4.3 测试过程
将要测试样品置于样品槽中,样品保持水平状态,上下各放置橡胶垫圈、装上稳定压板,把定位尺固定在0.6m的位置,并用固定螺栓将样品及定位尺固定。然后使用16克的钢球由投放孔中,不给任何动能,使之自由落到测试样品上。
测试三层镜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定位尺固定在标高柱的1.2m处即可按上述过程进行。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附三: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METHODS OF OPTIEALTEST FOR WELDING GOGGL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609·3--83(国家标准局1983年6月16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标准GB 3609·1--83焊接防护镜和面罩的光学性能测试。其光学性能具体要求,在两个标准中分别给出。
1 透过率测试
1.1 仪器
选用全自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但必须带有衰减板附件。
1.1.1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只对313nm和365nm两个波长,首先测出吸收值,计算出透过率值。
1.1.2 红外线透过率测试
红外线从780~2000nm,每隔10nm读一次透过率值。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透过率。
近红外线规定780~1300nm根据公式
1 1300nm
τ=------∫ τ(λ)dλ …… (1)
520 780nm
中红外线规定1300~2000nm根据公

1 2000nm
τ=------∫ τ(λ)dλ …… (2)
700 1300nm
滤光片遮光号1.2~6透过率值大于0.5%时可以用上述直读法,根据上述公式算透过率。滤光片遮光号7~16号的透过率小于0.5%时不能用直读法,必须用衰减片测吸收的办法再计算出透过率值。
2 可见光透过率的测试
2.1 仪器
利用光学密度计进行测试,仪器精度为±0.10。
2.2 测试原理及过程
滤光片的遮光号由下式决定:
7
S=1+------D…………… (3)
3
式中:S——滤光片遮光号
D——光学密度
测试时:将样品放入光学密度计的测试位置,可测出滤光片光学密度再根据(3)式计算出遮光号和可见光透过率。
3 平行度测试
是评价滤光片光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3.1 测试装置见图所示
3.2 设备
光源、聚光镜、标尺、聚光座。
3.3 测试步骤
接通电源,调整零点,使一米光点落到标尺的零点上,即相互垂直,再将需测样品放在聚光镜与标尺之间(光线从样品出面算起距标尺1m),光线从第一个面垂直入射再经过样品第二个面时,如果在标尺偏离1cm时,称为一个棱镜度,若在1/6个棱镜度以下为合格。
在没有上述装置时,可直接测量镜片厚度,确定平行度。在GB3609·1--83中规定了滤光片规格尺寸。
长的方向厚度差要小于
L长度差=tg12′23″×108=0.00331×108
=0.354mm
宽方向厚度差要小于
L宽度差=tg12′23″×50=0.0036×50
=0.180mm
规定测量滤光片的四个边角厚度,一个边两个角厚度的平均值为此边厚度,对边厚度之差应小于上述规定数值。
4 屈光度测试
4.1 测试仪器及精度
利用普通测屈光度的查片机进行测试,每片滤光片两条经线之间的屈光度不超过±0.125D,仪器精度要求±0.05D。
5 颜色测定
滤光片颜色不能为单色,要混合色,最好为褐色、暗绿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透过率最大值的波长应在500~620nm之间,也可以为灰色,置于60W白炽灯下目测。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凉府办发〔2010〕2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凉山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州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凉山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了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州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根据省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川省农业实用技术职称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职改〔2006〕5号)精神,结合我州农村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是表示农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的称号。凡是农村从事农业工程、农艺(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牧产品加工、经营服务等工作的实用技术人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均可申报参加评(认)定。
  第三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各专业适用范围
  一、农业工程: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水产、建筑、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农艺(种植技术):从事技术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与应用、果蔬、园艺、桑蚕等种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三、畜牧(养殖技术):从事家畜(牛、羊、猪、马、驴、骡、兔等)、家禽(鸡、鸭、鹅等)、水产养殖(鱼、虾、蟹、龟、鳖等)、蜂和特种经济动物的繁殖、饲养管理,饲草、饲料生产与加工,草原保护与动物防疫、兽医诊疗、卫生保健及相关方面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四、农牧产品加工:从事农牧产品加工技术工作的人员。
  五、经营服务:从事运输、营销、农家乐及中介服务行业的农村经营人才以及从事小作坊、小手工业(五金、修理、土匠、木匠、石匠、篾匠、阉骟、缝纫、烹饪、雕刻、编织)等农村实用型的能工巧匠人才。
上述各专业均加注在相应职称名称之后。如农技师(农业工程)等。
  第四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通过评定或认定的方式取得。高级职称通过评定取得;中、初级职称通过认定取得。评定和晋升农村实用技术职称,应以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文化程度和专业工作资历。
  第五条 全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在州职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第六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各等级对应的技术称号名称如下:
  一、初级:农技推广员、助理农技师。
  二、中级:农技师。
  三、高级:高级农技师。

  第二章 任职条件
  第七条 参加评定和晋升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努力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繁荣农村各项事业服务;具有农业生产实绩,有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有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满足农村群众消费需求的专项技能;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条 各级农村实用职称业务标准
  一、农技推广员(认定)
  (一)基本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1.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建筑、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农业工程专业技术工作,能按技能要求基本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一般技术内容,了解一般农机具或常用设备的主要结构原理,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2.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能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进行群众性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正确记载和整理技术资料。
  3.了解种植、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能承担规模种植、养殖的技术操作工作。
  4.种植规模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的1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条件下,单产超过本村平均水平的30%以上;或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收益高于本村农户平均水平50%以上。
  5.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能独立承担农牧等产品的加工、运输、营销等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中专毕业,或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2.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3.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4.参加县以上部门组织的50学时以上或参加乡(镇)组织的100学时以上的本专业初等技术培训。
  5.已被乡(镇)确认为某一专业的示范户且连续两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助理农技师(认定)
  (一)基本掌握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1.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建筑、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农业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生产程序和操作技能,能发现并排除一般农机具或常用设备设施的简单故障,具有一般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2.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向群众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艺,进行一般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3.种植规模是本村劳动力平均种植规模的2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条件下,单产超过本村平均水平50%以上;或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的收益高于本村农户平均水平1倍以上。
  4.能因地制宜的提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建议,帮助农户做好农牧等产品的收购、营运、代理工作,从事加工、经营等服务的有较固定的场所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群众脱贫致富中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
  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大专毕业,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2.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3.高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初中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并累计参加县以上部门组织的100学时以上或参加乡(镇)组织的200学时以上本专业初等技术培训;
  4.取得农技推广员技术称号4年以上;
  5.参加县(市)统一组织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初级基础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成绩合格。
  三、农技师(认定)
  (一)掌握并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1.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建筑、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专业技术工作,掌握本专业技能标准和技术规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能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较复杂农机具和常用设备,能协助开展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2.组织并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对农户进行有关试验示范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辅导,具有采集与处理试验数据的一般知识。
  3.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本专业技术工作中的某些技术难题,在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
  4.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大户,近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纯收入的3倍以上,并能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共同发展,已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在经济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能制定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项目规划和产品流通、销售、加工方案,在引进资金、促进流通,加强合作,创建品牌等方面成绩显著。
  6.能指导初级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本专业技术工作。
  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2.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师合格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3.取得初级(助理)农村技术称号5年以上;
  4.参加全州统一组织的乡(镇)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中级基础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且成绩合格或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半年以上取得结业证书;
  5.获得县(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或被县(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科技状元等荣誉称号;
  6.受县(市)政府表彰的示范户、专业户。
  四、高级农技师(评定)
  (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或两项。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项:
  1.从事林业、农机、水利、水保、农电、建筑、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水产等专业技术工作,熟练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知识和技术要点,独立制定生产计划、技术工作计划或规划,提出技术推广项目,制定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中、初级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工作。
  2.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能倡导开展科学试验,及时引进和推广省内外先进技术,分析解决当地生产及业务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3.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有独到的生产、经营方法,近3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5倍以上,并带动周边农户(至少2/3以上农户)共同发展,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4.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独立处理经营活动中的业务问题。能进行经营业务的洽谈、经营合同的起草,具有对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5.熟悉农村市场的流通环节,具有熟练的实务操作的技术和技能。有丰富的农业经纪实践经验,熟悉市场行情变化,有较强的创新和开拓能力。
  6.具有承担农村技术实用人才培训施教能力,或具有讲解、传授本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经历。
  7.能指导中级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工作。
  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1年以上。
  2.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技师合格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
  3.取得中级农村实用技术称号5年以上;
  4.获得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或被州级以上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科技状元等荣誉称号;
  5.受州政府表彰的示范户、专业户。
  第九条 对确有特殊技艺,贡献突出的农村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限制,直接破格晋升相应的技术职称。

  第三章 组织领导和评审机构
  第十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由相应评(认)定组织负责。全州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在州、县(市)职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州、县(市)职改领导小组委托州、县(市)农业局牵头,成立相应的农村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工作。州、县(市)农村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委员会由州、县(市)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机、建设、科技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成。高级职称由州级评定。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中、初级职称认定工作并审查、上报本县(市)高级职称的评审材料。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评定或认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各级职改办负责审核公布颁证。
  第十一条 各级评(认)定委员会的组建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由州职改领导小组授权州农业局组建报州职改领导小组批准。中、初级职称认定委员会由各县(市)负责组建,并报州职改领导小组备案。
  各级评(认)定委员会组成人员,要从取得农村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中遴选,并充分考虑其专业覆盖面。评(认)定委员应是熟悉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或具有较高技术职称、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中级职称评(认)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须在7-9人,且必须由2/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初级职称认定委员会由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5-7人组成。
  第十二条 各乡(镇)政府成立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小组,负责办理申报、培训、初评、推荐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农口行业主管部门要配合同级职改领导小组做好农村实用技术职称工作,承办领导小组安排的有关事项,为本行业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提供服务。

  第四章 评审材料和申报程序
  第十四条 评(认)定农村实用技术职称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村实用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表》一式两份;
  二、学历证书、培训班结业证书或考核合格证书、各类奖励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查后退还本人,复印件需经村镇核实签字盖章);
  三、证明个人工作业绩的各项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要坚持以下程序:
  一、推荐。对获得省、州、县(市)农村优秀人才称号的人员,由其所在的乡(镇)政府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小组负责直接推荐认定高、中、初级职称,并附有不少于800字的推荐材料。
  二、申报。申报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向乡(镇)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定小组提出申请。
  三、审核。推荐或申报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所有材料须由被推荐人所在的乡(镇)政府签注意见加盖印章并报送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拟评定高级职称的,由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推荐材料的审核,要重点审核能证明被推荐人主要业绩、贡献、成果的相关材料是否属实,要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四、评定与认定。各级评定委员会应根据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的有关规定、要求及评(认)定标准条件,对被推荐人进行考核、评定或认定。评(认)定方式可以会议形式也可以现场考评的方式进行。以会议形式进行评(认)定的,必须有2/3以上的评(认)定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超过评(认)定委员会组成人员1/2以上才算通过。以现场考评方式进行评(认)定的,其考评标准须逐条量化,参加现场考评工作的评(认)定委员会成员应达到评委会组成人员的2/3以上,现场考评平均分数达到60分及以上的才算通过。
  五、公示。对按规定程序通过评(认)定相应职称的人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对在公示期内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组建评(认)定组织的部门(机构)进行查实,并由州、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其管理权限,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经公示无异议的,初、中级职称由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文公布认定结果;高级职称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评定结果。
  六、颁证。凡获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者。均发给统一印制的《四川省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证书》。初、中级证书由县(市)职改领导小组颁发;高级证书由州职改领导小组颁发。

  第五章 职称管理
  第十六条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州、县(市)财政部门要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分级设立农民技术职称管理资金,州级50万、各县(市)10-20万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并由各级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管理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评审、颁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奖励以及职称补贴的发放(县、市级负责)等工作。要拓宽人才开发的融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金融信贷、个人等多元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第十七条 州、县(市)农口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以行业为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由州、县(市)职改部门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每年按要求培训一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为提高农村实用技术队伍素质和职称评定创造条件。
  第十八条 各乡(镇)要对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人员,建立相关业务技术档案。县(市)各有关业务部门要负责做好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工作。每年的12月30日各县(市)职改办要按统计工作要求,对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现状和变动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州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 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制度,由乡镇(农技站)组织实施。乡镇、村及业务部门共同对本年度在当地从事本专业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以第六章二十二条为标准。超过半年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当年考核不合格。考核结果于次年的2月底前报县(市)职改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评(认)定工作要严格评定标准、条件,严格申报推荐和评(认)定程序,不得弄虚作假。对不坚持标准、条件或不按规定的程序评定的职称一律不予核准,已经核准的要撤销取得的资格,并追究评审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对弄虚作假取得的职称,一经查实要坚决撤销其资格,收回证书,予以通报批评,并从下一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评(认)定。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获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农村技术人员有以下权利:
  一、农村实用技术职称不收评审费、证书费,实行免费评审。
  二、取得农村实用技术高、中级职称并参加了当年度考核合格的人员在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60周岁前每人每月可享受高级100元、中级60元的职称补贴。
  三、对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培训。
  四、对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初、中级由县(市)、高级由州适时给予表彰奖励。
  五、对优秀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乡(镇)应优先培养发展为党员和提拔为村、社干部。对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村、社干部,年底经村推荐、乡(镇)人民政府考核、业绩突出的,可在现有年终报酬的基础上,高级职称增加15%、中级职称增加10%。
  六、乡镇农业基层服务组织和集体单位在农村招聘农技人员时,优先从具有相应农村技术称号的人员中挑选。在参加事业单位公招时,对已取得高中级以上职称的可享受笔试成绩加分的政策。
  七、受聘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可按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享受相应等级的技术津贴。
  八、符合评审农村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相应的农村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特别突出的,可由州职改办直接推荐评审中、高级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九、对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高级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推荐参加各类优秀专家的评审选拔。
  十、取得高级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申报省外专局引进国外人才项目或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
  十一、在进入农村人才市场进行人才引进、交流和劳务输出时,优先选拔推荐。
  十二、优先与单位或农户签订有偿的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合同。
  十三、优先参加技术培训、讲座、技术交流或应邀参加有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学术活动,或应聘到外地传授技术。
  十四、优先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学术技术资料、信息和良种、农业机具设备等。
  十五、优先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和获得贷款。
  第二十二条 获得实用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有以下义务:
  一、积极钻研业务和参加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努力完成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任务。
  三、带头在自己承包或管理的土地、生产经营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组织中,应用推广先进技术,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四、积极提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指导,为当地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热心为群众服务。
  第二十三条 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的人员,应按照国家和省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主动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各级人事培训机构要统一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规划,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积极为他们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州级各业务部门要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报州职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各县(市)职改领导小组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州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